《歌曲写作与改编》教学大纲
课程名称:《歌曲写作与改编》
课程性质:专业基础课程
学时学分:36学时2学分
先修课程:《乐理》、《视唱练耳》、
适用专业:音乐学专业
一、课程性质、目的和要求
《歌曲写作与改编》是音乐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,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掌握单声部歌曲的构成与技法,广泛了解中外优秀歌曲的风格特点、体裁特点及创作特点,开阔学生音乐思维,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歌曲作品和创作歌曲的能力。
歌曲艺术作为一种结构短小、形式简便、易于普及的艺术,而深受人们喜爱,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《歌曲写作与改编》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。歌曲写作能力的提高,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,又要有丰富的音乐语言,而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与实际的感情体验,更是歌曲创作的根本。
歌曲写作理论知识的学习,必须建立在大量分析优秀歌曲实例的基础之上。《歌曲写作与改编》旨在通过对中外优秀歌曲实例的分析,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,从中学习创作经验,提高实际运用技巧的能力。尽而达到开阔学生艺术视野,丰富学生音乐修养,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,掌握歌曲创作的基本的方法,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谱写单二部及单三部结构的歌曲的教学目的。
二、课程内容
(一)课程重点与难点
本课程的重点:音乐写作的各种发展手法
本课程的难点:进行实际作品的分析,并总结歌曲写做的特点及技巧的运用,帮助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解决创作上的问题,辅导学生完成完整音乐作品的创作。
(二)课程内容一
第一章、绪论-----歌曲的概述
教学目标:
掌握歌曲的体裁与表现形式以及选词、人声的音域与定调(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)。
教学内容:
第一节 歌曲的常见体裁
第二节 歌曲的演唱形式
第三节 人生的分类及音域
第二章、歌 词
教学目标:歌词的艺术形式
掌握歌词的艺术特征,韵律、句式与段落结构(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)。
教学内容:
第一节 歌词的艺术特征
第二节 歌词的结构形式
第三节 歌词写作的常用手法
第三章、旋律的构成要素;词曲的结合;调式及表现特征
教学目标:掌握旋律线、调式、调性、节奏、节拍等要素的分析及运用(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)。
教学内容:
第一节 旋律的构成要素
旋律线 节奏、节拍
音区、音色、
速度
响度
表情法
第二节 调式及表现特征
调式、调性、
第四章、主 题
教学目标:理解音乐主题、音乐形象的概念,并创作音乐主题
教学内容:第一节 主题的作用于意义
第二节 主题旋律的结构
第三节 主题的创作
第四节 主题的修改
第五章、歌曲主题的发展(上)
教学目标:理解主题的内涵并掌握主题发展的多种手法(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)。
教学内容:
第一节 重复法
第二节 模进法
第六章、歌曲主题的发展(下)
教学目标:理解主题的内涵并掌握主题发展的多种手法(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)。
教学内容:
第三节 展开法
第四节 对比法
第七章、歌曲的曲式结构(上、中、下)
教学目标:通过理论学习,分析不同结构的歌曲,并掌握其结构特征(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)。
教学内容:
第一节 一部曲式
第二节 单二部曲式
第三节 单三部曲式
第四节 多部曲式
第五节 复二部曲式
第六节 复三部曲式
第七节 回旋曲式
第八节 变奏曲式
第八章 歌曲的整体写作(高潮、前奏、间奏、尾声)
教学目标:歌曲高潮表现的形态、形成(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)。
教学内容:
第一节 高潮表现的形态
第二节 高潮的数目及位置
第三节 高潮的形成
第四节 第一节 前奏
第二节 间奏
第三节 尾奏
第四节 引子
第五节 尾声
第九章 歌曲写作的相关思考
教学目标:创作歌曲的步骤
教学内容:
第一节 动笔前的相关思考
第二节 写作中的若干思考
三、课程学时分配
序号 |
内容 |
学时 |
一 |
绪 论 歌曲的概述 |
2 |
二 |
歌 词 第一章 歌词的艺术形式 |
2 |
三 |
歌 词 第二章 歌词的艺术风格 |
2 |
四 |
第三章 歌词与旋律的结合、旋律的构成要素、调式及表现特征 |
4 |
五 |
第四章 歌曲的主题 |
4 |
六 |
第五章 歌曲主题的发展(上) |
2 |
七 |
第五章 歌曲主题的发展(下) |
4 |
八 |
第六章 歌曲的曲式结构(上) |
2 |
九 |
第六章 歌曲的曲式结构(中) |
2 |
十 |
第六章 歌曲的曲式结构(下) |
4 |
十一 |
第七章 歌曲的整体写作(高潮、前奏、间奏、尾声) |
4 |
十二 |
歌曲写作的相关思考 |
2 |
十三 |
回顾与总结 |
2 |
总学时数 |
36 |
四、教学原则与方法
(一)教学原则
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,结合实际谱例分析。
(二)教学方法
本课程以讲授为主,兼以多媒体辅助教学。
五、考核办法
(一)、课程考试方式:笔试
(二)、采用试卷形式
1、时间:120分钟
2、题型比例:
填空20%-30%;判断10%-20%;实际谱例分析40%-50%
(三)、成绩比例:平时成绩占10%;期中考试成绩占20%;期末考查成绩占70%。
执笔人:
审定: